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

eye0 calendar2025-06-25 22:03:31
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

 

人工智能(AI)技术在医疗、金融、智能交通、智能家居、制造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,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。AI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。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,AI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价值。

 

人才培养模式

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采用“13链贯通,产教双驱融合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以“人工智能技术底座”为核心支撑,围绕“智能工业链、智能产品链、智能服务链”三大领域,聚焦产业一线需求,构建“基础技能→场景应用→岗位实战”的阶梯式培养路径,强化教学与生产实践、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,重点覆盖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职业能力需求。

 

1 智能工业链场景

2 智能产品链场景






3 智能服务链场景

 

培养目标

人工智能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与创新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,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、工匠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,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、技术工具与实践技能,能够熟练完成智能设备部署、数据标注与清洗、AI模型训练调优及系统运维,面向智能制造、智能服务、AIoT应用与人工智能训练服务行业的工业AI部署技术员、人工智能训练师、智能设备运维工程师等职业,能够从事工业AI模型部署与调试、AI数据标注与模型训练、智能产品运维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 

专业特色

专业于2021年获立项为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,与科大讯飞、软通动力、火山引擎、金蝶软件和华中数控等产业生态圈深度融合,实施“产学研训一体”

4 与企业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



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专业团队教师企业经验丰富,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比达80%本专业毕业生薪酬和对口率高,深受企业欢迎;一大批校友已成长为大师工匠和社会脊梁。人工智能专业团队在科学研究、产教合作、创新创业一体化,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前行,带你走进新时代。

 

实训条件

专业办学条件优越,拥有10多个实验资源和实训平台。通过这些实训室的建设,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、高效的学习平台,助力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。

5 人工智能专业实训室

 

 

 

图片1

6 专业数据中心提供算力资源

 

主干课程

专业平台课:工业控制技术基础、网络通信基础、具身智能开发、程序设计基础、前沿技术、综合项目开发;

专业基础课:信息技术导论、人工智能数学基础、Python编程、linux操作系统、数据库应用技术;

专业核心课:多模态交互技术基础、人工智能数据服务、深度学习应用开发、人工智能框架应用开发、人工智能系统部署与运维、智能系统岗位实战;

专业拓展课:企业智能信息化、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、AI智能体应用与开发。

 

师资团队

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、特色鲜明,多名企业兼职教师来自科大讯飞、金蝶软件、火山引擎等知名公司。人工智能教学团队共22人,其中专职教师10人,专业教师队伍拥有广东省教学团队1个、广东省创新团队2个、教学名师1名,广东省“千百十工程”省级培养对象1人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智库专家2人。

 

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面向

基础技术能力:

掌握Python编程、TensorFlow/PyTorch基础框架应用,能完成图像分类、时序预测等AI模型训练与轻量化部署(如Jetson Nano边缘端)。

熟练操作工业传感器、边缘计算设备(华为昇腾/英伟达Jetson系列),完成数据采集与预处理。

人工智能训练专项能力

数据标注与清洗:熟练使用标注工具(Label Studio/CVAT),完成工业图像、语音、文本等多模态数据标注。

模型训练与调优:掌握超参数调整、模型轻量化(TensorRT)及迁移学习技术,适配工业质检、智能交互等场景需求。

模型评估与优化:利用混淆矩阵、AUC-ROC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,优化算法精度与推理效率。

场景应用能力

智能工业链:工业机器人基础编程(ROS Melodic)、机床设备异常检测模型部署(LSTM算法)。

智能产品链:智能家居设备安装调试(树莓派+Home Assistant)、多协议通信配置(Wi-Fi/蓝牙)。

智能服务链:AGV基础运维(SLAM建图与路径规划)、智能设备健康监控看板开发(Grafana可视化)。

岗位实战能力

参与企业真实项目(如产线AI质检系统开发),完成数据标注→模型训练→部署验证全流程任务。

通过华为HCIA人工智能认证、人工智能训练师(国家职业资格)等职业资格考核,匹配岗位技能标准。

 

丰富的就业资源

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,作为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,已汇聚了科大讯飞、软通动力、火山引擎、金蝶软件、库卡机器人和华中数控等众多业界翘楚,形成强大的企业合作网络。预计到2025年,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将有望突破7万亿元,同时人工智能专业将最新产业技术融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,让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充足的就业选择机会。多年来,人工智能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%以上,展现出强大的就业竞争力。